“小圖小圖?!薄澳?,我是您的專屬AI館員‘山小圖’,請問您有什么問題或需要的幫助嗎?”“我想了解科幻類的圖書,有什么推薦嗎?”
日前,山東大學圖書館AI館員“山小圖”正熱情地回應著使用者,它能夠在幾秒內滿足讀者對信息查詢、業(yè)務辦理、圖書導覽及個性化推薦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持續(xù)推進,AI如何賦能高校圖書館?5月22日,專家學者齊聚山東濟南,圍繞“人工智能時代高校圖書館轉型與發(fā)展”這一話題展開研討。
“人工智能在圖書館的落地,絕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具體的、細分的結合?!北本┐髮W圖書館館長陳建龍表示,作為一種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為圖書館的技術、業(yè)態(tài)模式、管理方法和制度等層面帶來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可能,推動高校圖書館實現系統躍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未來學習中心、AI知識庫、AI館員等數字化教育方式不斷驅動著知識創(chuàng)造的智能躍遷,為高校學子及科研人員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務。
“未來學習中心等平臺或應用的建設,于學校,能夠推動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于學生,能夠提供終身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跨學科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于圖書館,可以重塑知識服務的范式,推動高校圖書館從‘被使用’走向‘被需要’,是一樁互惠互利、多方共贏的好事?!鄙綎|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程川生說。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承擔著滿足用戶文化和需求的職能,應在內容、形式、平臺和技術等方面統籌用力,把握大語言模型帶來的機遇,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供給?!蹦暇┐髮W圖書館副館長邵波認為。
這個過程中,圖書館要進行角色轉變。正如南開大學圖書館館長韓召穎所言,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了圖書館數據資源、服務工具、服務場景的縱深發(fā)展,驅動圖書館從“資源為王”的知識倉庫角色向識別并滿足讀者知識需求的“智慧中樞”角色轉變。
不過,高校圖書館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四川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張盛強認為,目前,大多數的圖書館面臨著內部技術開發(fā)能力有限、館藏高質量數據不足、研發(fā)及維護資金不足等現實問題。
還有專家談到,使用AI時需要正確認識技術的負面影響,譬如依賴算法篩選的被動信息獲取模式可能會削弱用戶對知識體系的全局認知,導致學術視野窄化,甚至是“發(fā)聲的沉默”——用戶看似接收信息,實則失去深度思考能力。
這個過程離不開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還要緊盯技術發(fā)展、及時發(fā)現問題、總結相關經驗……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斌說:“高校圖書館建設應緊密錨定教育強國、數字中國戰(zhàn)略,以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指引,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力爭‘十五五’期間全面實現智慧圖書館建設,以支撐人才培養(yǎng)與科研創(chuàng)新,全面賦能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與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保ㄓ浾唏T帆 宋喜群 通訊員潘云博)
運營機構: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務電話:0477-8394929